目前主流的基础有三种,各有优缺点,适用于不同情况。
结构:典型的“刚性基础”。通常为C25或以上标号的混凝土,厚度一般在10-15cm,需配钢筋网(直径6mm左右,间距150-200mm)。
优点:
结构最稳定,耐久性极强,使用寿命长。
平整度最容易控制和保持。
承重能力最强。
缺点:
成本最高。
施工周期较长(需要养护期)。
对基础排水系统的依赖性强,一旦排水系统失效,自身完全不透水。
硬度大,对运动员的关节保护稍差(但可通过草坪系统的减震垫弥补)。
适用:专业体育场馆、使用频率极高的公共球场、预算充足的项目。
结构:典型的“半刚性基础”。通常分为两层:下层为粗粒式沥青混凝土(约5cm),上层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(约3cm),总厚度约8-10cm。
优点:
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柔韧性,运动舒适感好于水泥基础。
平整度高,施工速度快。
缺点:
耐候性稍差,在温差大的地区,长期热胀冷缩可能产生形变。
成本较高。
对材料和施工工艺要求严格,压实度不足易导致后期沉降。
适用:常用于田径跑道下的基础,也适用于高标准的人造草坪足球场。
结构:典型的“柔性基础”。由不同粒径的碎石分层碾压而成。通常结构为:
下层:较大粒径的碎石(如30-50mm),厚度约15-20cm。
上层:较小粒径的碎石(如10-20mm),厚度约10-15cm。
优点:
成本最低,经济实惠。
透水性极佳,本身就是排水层。
施工相对简单。
缺点:
稳定性不如刚性和半刚性基础,长期使用后可能出现不均匀沉降,导致平整度下降。
需要高质量的压实,否则易变形。
适用:使用频率不高的社区、学校球场,预算有限的项目,以及地下水位较高、对排水要求极高的地区。